主頁 類別 歷史煙雲 情報戰

第32章 二‧二 情報作業的要領

情報戰 實松讓 5083 2023-02-05
  作業的指導方針   我們對美情報作業的要領,一言以蔽之,不外乎應用潮汐測算機和天文導航法的原理。就是說,排除那種主觀臆斷和隨意瞎猜,把自己置於冷靜的第三者的立場上,合理地竭盡全力弄清道理,始終運用這種重理智的方法,這就是我們的指導方針。並且,努力提高情報技術,爭取把工作成果的誤差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以內。   潮汐測算機是一種預報潮汐漲潮、退潮的時刻,海面的高度以及推算過去潮汐的機器。給構成潮汐的各種因素以所需的數據,通過積分方式推算出想要知道的潮汐。假設我們想知道A這個東西,首先就要分析主觀上認為構成A的各種因素,然後對各個因素分別給予不同的數據,對數據進行綜合,最後求出A的答案。   但是,主觀上認為構成A的因素有時不全面,有時又加進了多餘的因素。而且,給予各種因素的數據未必都是正確的。其結果,綜合得到的答案往往與實際情況不符。因此,如果能夠評價這種答案正確與否和誤差的程度的話,就要查明產生這種誤差的原因構成的因素和提供給因素的數據一一加以修正。這樣反覆幾次,誤差就逐漸縮小了。這與利用天文導航法測量艦位的要領相似。就是說,根據太陽和星體求艦船的位置時,天文測量次數越多,位置也就越準確。

  情報資料   我們可以搞到的情報資料的種類和內容大體如下:   一、作戰部隊的報告   主要是關於作戰方面的報告,多數是電報,也有書面和口頭報告。但是,隨著戰局的進展,我方的技術能力逐漸下降,所以,有些報告的內容要有分析地、打折扣地去理解。我們收到的報告一般總是過高估計給敵人造成的損失。誤認艦種自不必說,還有誤認鯨魚為潛艇等由疑心生暗鬼的戰場心理所造成的無中生有的情況。諸如此類,屢見不鮮。   例如,一九四四年九月十日,達沃(位於菲律賓的棉蘭老島)的觀通站,把灣口的漣漪貿然判斷為登陸舟艇,而且以訛傳訛,添枝加葉,最後竟變成了塗有迷彩的敵水陸兩棲坦克正向達沃第二機場逼進這樣一份毫無根據的報告,致使我當地整個部隊陷於一片混亂。再如前已提到的,戰爭即將結束的一九四五年八月一日,觀通站把夜光蟲閃閃發光的海面誤認為是敵運輸船隊,橫須賀鎮守府為這個報告所迷惑,也鬧出了一場命令部隊進入決戰部署的醜劇。此外,高雄警備府把前來襲擊台灣的美航空母艦的艦載人員洩露的關於美航空母艦部隊的編制和艦名等情報通報全軍,其中一艘艦名叫謝布爾號。這是被俘虜巧妙欺騙的一個例子。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原來這艘謝布爾號是密西根湖(美國五大湖之一)上的外輪改裝的練習航空母艦,它並不能沿聖勞倫斯河而下,直到外海航行。

  海軍部隊的報告是極其重要的資料,但對其內容必須慎重研究再加以取捨。   二、通信情報   軍令部特務班的通信情報是非常有用的資料。然而,這是未經加工的原始情報資料,只不過是份資料而已。因此,有必要參照其他資料給以評價。如果不這樣做,只是囫圇吞棗地運用通信情報,那是十分危險的。也有這樣的例子:作戰部被通信情報所迷惑,過於迷信,不知不覺地受到了挫折。   三、美國方面的廣播   美國的廣播電台就國內的生產情況和作戰問題提供了許多相當有用的情報。我們通過軍令部情報部直屬的K班等單位,偵聽並利用了這些廣播。不消說,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對方的宣傳加以甄別。   四、駐外海軍武官的報告

  主要是我駐阿根廷、西班牙,瑞士,瑞典和德國的海軍武官的報告。在瑞典,可以搞到美國的《新聞週刊》等雜誌,讓經由西伯利亞鐵路的信使送到東京。   五、報紙雜誌   經過中立國搞到的美國報紙和雜誌,消息雖已過時,但對情報工作頗有價值,並且,大有利於搜集艦型等照片。   六、同盟通信社   充分利用同盟通信社(現在的共同社)搞到的外電,尤其是作為瞭解美國國內形勢的資料十分有用。但是,其中有誤譯特別是軍事術語所以我們決定利用偵聽到的英文原稿。   七、俘虜   戰時情報資料的來源是極為有限的,而俘虜提供的資料大大彌補了這一缺陷。   八、繳獲的文件   其準確程度,除特殊情況外,幾乎達到百分之百,這種資料對情報工作最有價值。我們繳獲到的,主要是飛機機組人員攜帶的文件。美軍的沖繩登陸作戰計劃(約二百頁左右的絕密文件),對我本土決戰的準備工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繳獲的文件多是用慣用語記述,在這些文件中有瓦斯(gas)這一術語,我海軍中有一部分人曾認為敵人在準備使用瓦斯(化學武器)而驚慌失措。經情報部解釋:在美國,習慣上把汽油叫做gas,把汽車加油站叫做gas station,這才算解除了這場虛驚。

  九、德國方面的情報   關於歐洲方面的情報另當別論,有關美國的資料,有不少是不能原封不動予以接受的。尤其是德國對美國作戰力量的判斷,與我們相比,有估計過低的偏向。但是,以一九四四年六月盟軍登陸諾曼底為轉機,德軍對美軍的估計突然高起來。筆者當時曾感到:德國的命運注定。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不走運的人往往把對方力量看得比實際強大。   作業的四個階段   我們是按照如下要領從事對美情報作業的:   第一階段作業(情報資料的搜集階段)   儘管我們為獲得有價值的資料付出了努力,但是由於情報機構簡陋,加之我海軍普遍對情報工作不夠關心,因而不得不承認,我們是苦勞甚多而成效甚少。可以搞到的情報資料的種類和內容如前所述。

  第二階段作業(評價階段)   對所獲得的資料的價值進行判斷。通過對已獲得的資料進行細心的分析、整理和積累,就可得出評價的尺度。而且,通過反覆進行這一作業,就會自然而然地練出所謂情報眼力。靠這種尺度和情報眼力,便可準確無誤地選擇、鑒別魚龍混雜的資料,並做出恰當的評價。   資料的評價判斷,原則上由主管部員進行,但是,預備軍官大致鍛煉兩年就可以相當可靠地勝任這項作業。   經過評價的情報資料,詳細地分門別類地積累起來,這項機械性作業,由專職的預備軍官負責。   第三階段作業(提煉階段)   把從積累的資料中獲得的成果同敵人現實的動向相對照,以便檢驗工作成果的精確程度。修正作業成果,使之與實際敵情一致,同時查明產生誤差的原因,努力培養更敏銳的情報眼力。這樣反覆檢查,情報作業的熟練程度就可以提高,作業誤差便隨之逐漸減少,情報越來越接近真實。

  第四階段作業(判斷階段)   綜合第三階段作業中取得的各種因素的成果,就能做出所需事項的判斷。不消說,第三階段作業如何,決定判斷的精確程度。   將第四階段作業成果同敵人作戰的現實情況對照,加以檢驗,查明誤差的原因,使之接近於真實情況,這一要領同第三階段的作業要領相同。   這裡舉我們進行情報作業的幾個具體事例來說明一下判斷美國對日作戰的堪用艦船的要領和判斷敵作戰企圖的要領。   推算對日作戰堪用艦船的要領   一、造艦狀況     第一階段作業,關於造艦計劃和造艦能力的調查。     第二階段作業,桌上造艦(繪製圖表)。     第三階段作業,對工作成果的檢查和修正。     關於以上細節,將在美國正式對日反攻時期的判斷一節中詳述。

  二、戰果     始終進行客觀的、合理的、冷靜的判斷。其細節將在戰果的判斷一節中詳述。   三、修理     調查因受傷修理而一時解除了作戰任務的艦船。   修理分為定期維修和損傷修理:   一、定期維修   分為艦底塗新和特定修理。平時,前者大致一年一次,後者大體上四年一次。但在戰時,前者時間稍延長一些,與小修同時進行。特定修理,除特別必要的情況外,一般不進行。   二、損傷修理   損傷修理所需要的時間推測如下:     重傷約三個月。     輕傷(相當於命中一發魚雷)約一個月。   修理的地點(太平洋方面)推測如下:     普季特灣(西雅圖附近)主要修理航空母艦和戰列艦。

    舊金山地區       亨塔斯角主要修理航空母艦和戰列艦。       瑪爾島修理中、小型艦船。       貝思利赫姆造船廠修理中,小型艦船。       聖彼得羅,聖迭戈修理中,小型艦船。     此外,在前進根據地或基地進行搶修乃至輕微的修理,其地點推測如下:       珍珠港       聖埃斯皮裡圖島(新赫布裡底群島)       馬努斯島(新幾內亞北方阿德米勒爾提群島)       烏利希群島(西加羅林群島)       關島   三、不能參戰的時間   推測修理和往返所需要的時間,判斷不能參加作戰的時間。   四、情報資料   綜合下列資料,推測不能參加作戰的艦名(或艦種)、損傷程度、修理地點和不能參戰的時間。

  一、俘虜的情報   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二、敵方的報導   這是比較準確的,特別是關於航空母艦及戰列艦,在返回前線後,有時做相當詳細的報導,但報導的時間多在受傷很久之後。   三、我方部隊的報告   開戰以後,往往過分誇大敵方所受的損失,所以只能作參考。   四、對日作戰以外的兵力     一、擔當歐洲方面作戰的兵力     主要是根據德國的情報和敵方的報導來推測。     二、教育訓練及本國沿岸警備兵力     主要根據俘虜的情報。     三、向盟國提供的貸款     這是根據武器借貸法向盟國提供的貸款,主要來自敵方的報導。   在一定的時期,綜合考察以上情況來判斷擔當對日作戰的艦船。

  判斷敵人作戰企圖的要領   根據上述工作要領判斷正擔當對日作戰並且今後可能使用的美國海軍兵力(包括海軍陸戰隊和航空部隊),陸軍兵力(包括航空部隊)以及商船隊。我們就是以這些兵力為基礎,判斷敵人的作戰企圖的。   我們單位有一百六十平方米左右的資料室,裡面掛著判斷敵人作戰企圖資料的統計圖表。這些圖表的製作方法和以此判斷敵人企圖的要領,用現在的術語來說,就是一種運籌學。現在正利用電子計算機,但是當時我們還沒有這類設備,所以就需要很多人力來代替機器工作。簡單地說,我們所採用的方法就是以統計為主體來判斷敵人的作戰企圖。   我們製作了《敵人作戰習性》這樣一把尺子作為這種情報作業的助手半成品。資料室的統計圖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一尺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用這些來衡量敵人最近的動向意圖,並且,與其他必要的尺度對照進行綜合判斷,以確定敵人下次作戰的時間和地點等。   一、現在正在行動中的敵部隊動向;   二、現在敵人對我要衝的偵察,攻擊   三、盟國首腦會議與下次作戰的關係;   四、軍事會議與下次作戰的關係;   五、敵潛艇的部署,特別是看來沒有承擔對我海上交通線實施破壞作戰任務的潛艇動態;   六、從美國本土開往夏威夷和前線的補給部隊(主要是商船)的動向;   七、自美國西海岸(主要是舊金山地區)飛向夏威夷方面的飛機的動向(主要是空運情況);   八、作戰部隊指揮官的性格;   九、紀念日(包括日美雙方)與作戰的關係;   十、天候(颱風及不連續線等)與作戰的關係。   試舉一例,敵人對我要地進行登陸作戰時,經常採用極其合理的正面攻擊的戰法。即:利用飛機進行偵察(地形、防守狀況等),接著進行旨在削弱守備兵力的攻擊(主要利用飛機),這些成果得到肯定後,以大大超過我方的絕對優勢的兵力實施進攻。因此,我們也用合理的方法判斷敵人的企圖。作為判斷的一種尺度,我們製成了一種紙樣(類似襪子的樣子),在座標紙的橫軸上標出日期,在縱軸上標出敵機空襲的架數,繪圖後,把各點聯接起來。這種紙樣如同馬金島型、塔拉瓦型、塞班島型等,可以從過去的登陸作戰的實踐中找到許多種類。   從這種紙樣中,選出同現在敵機空襲的情況最相類似的一種,進行對照,從而便可在十天乃至兩個星期前推測出敵人的登陸時間。不消說,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參照其它一切有關方面的資料進行綜合判斷。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