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隨身智囊 奇妙的動物植物

第47章 動物的防身術

奇妙的動物植物 1884 2023-02-05
  動物一生中面臨著很多危險:天災、天敵、疾病,等等。尤其是弱小動物,須得隨時防備天敵的侵犯,與之做鬥爭以求得生存。可以說,動物的防敵之術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東南亞有一種蜘蛛,能為自己製造替身。其方法是當它捕捉到飛蟲以後,就用蛛絲將飛蟲層層纏繞,纏到飛蟲的大小與它本身大小相似時,它就將飛蟲放在蛛網的顯著位置上。那些以蜘蛛為食的飛鳥前來覓食,常常會錯把蜘蛛的替身當作目標,蜘蛛因而保全了性命。   澳洲皺皮蜥蜴擅長裝出一副凶狠的樣子來嚇退來犯之敵。皺皮蜥蜴一般身長一米左右,一受到驚嚇,它頸部滿佈刺狀鱗片的皮膚就會鼓起,形成一個直徑六十厘米的圓盤,身形突然顯得增大很多;它還張大其口,露出鮮黃色的口腔,同時發出嘶嘶的響聲。這使得天敵以為它是一種凶狠的動物,就會逃之夭夭了。

  太平洋裡的海參十分機敏,一發現危險情況,它就會猛烈收縮香腸般的身體,同時排出一團糾纏在一起的內臟,留給天敵當作大餐,自己便乘機逃走了。幾星期以後它會再生出一副完整的新內臟。   北美洲的梟目蝶,翅膀上長著一對像大眼睛似的圓點,可以嚇退天敵。而這種形似梟眼的圓點,居然還有像眼球反光的光斑,奧妙至極。   哥斯達黎加的綠叢蠡斯是一位高明偽裝大師。它的身體呈黑綠兩色,活像枯了一半的樹葉。某些竹葉蟲在停歇不動時極像小樹枝。南美洲還有幾種蛾,歇在樹枝上就如一堆鳥糞。   蝙蝠是蛾的天敵之一,它有精密的回聲定位系統,先發出高頻聲波,然後靠回聲偵察獵物所在。那麼蛾如何保護自己不被蝙蝠侵害呢?首先蛾能在三十米遠處收到蝙蝠的高頻聲波,而蝙蝠的偵查範圍只有六米,比較起來,蛾略勝一籌。其次,蛾還有一套特殊本領,它可以在飛行中突然下墜,以避過蝙蝠的追捕,不過,這種戰術並不一定總能成功,因為蝙蝠飛得較快,能追蹤及趕上下墜中的飛蛾,在它落地之前被擒獲吃掉。於是,蛾只得另耍招術來對付蝙蝠。有的採用花式飛行的方法,擺脫蝙蝠的追捕;有的虎蛾甚至能發出干擾信號,用超聲波引導蝙蝠飛錯方向。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樹林中,可以說每棵樹上的枝葉都不像它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這些樹上不知隱藏著多少形形色色的昆蟲呢。竹節蟲一般在樹木的莖上進餐,為了防止敵人發現,竹節蟲的形狀和顏色,幾乎與自己停留的枝莖沒有分別。   有些昆蟲外表看上去像一片真菌,有些像樹棘上的角蟬,還有一些看上去極像樹葉在風中輕輕搖擺,它們都巧妙地偽裝自己,逃過天敵的眼睛。   有一種天蛾的幼蟲,它的詐騙術則更高一籌。在受到威脅時,已很快就把手腳全部縮起,而且滾作一團,現出一隻假眼,看上去像一條有劇毒的蝮蛇,前來襲擊的敵人自然是望而卻步了。   放屁蟲,自衛術可謂是驚天動地了,當遇到襲擊時,它會爆出一聲巨響,隨即向襲擊的敵人噴出混合著過氧化氫及醍醇的臭液。待敵人從巨響和臭液中清醒過來時,放屁蟲早就逃之夭夭了。在歐洲,放屁蟲的形體一般都很小,但在印度,它們可以長到兩英吋長。放屁蟲的臭液是有毒的,如果射入人的眼裡,也會引起一陣劇痛。

  臭名昭著的臭鼬,也會用毒液襲擊敵人。不過臭鼬很懂得先禮後兵,它在射出毒液前先發出兩次警告:它先用前腿捶打地面,如果對方不接受這樣的警告,它又會搖頭表示不滿,最後,臭鼬才捲起它那黑白分明的尾巴背向敵人,射出一道能使敵人眼盲的毒液。這種毒液是一種名為硫醇的硫化物,奇臭無比,中了這種毒液的動物雖然不至於喪命,但以後只要再碰上臭鼬,必定對它遠而避之。可見毒液的威力還是不小的。   麝牛在奮起抗敵時,非常懂得團結友愛,它們會組成壁壘森嚴的防衛網。遇到狼群前來襲擊,麝牛們會圍成一個圓圈,把年老和年幼的麝牛圍在中間,其陣勢極像古時步兵列成的四方陣。麝牛的牛角都低垂著,圍成的圈子不停地轉動,如果有狼走得太近,就會被牛角挑起拋向空中,摔下之後,母牛會立即上前將它踏死。

  還有一種狡猾的動物黏盲鰻,它的周身佈滿了黏液,相貌和鱔差不多。黏盲鰻的脊椎由軟骨組成的,所以全身非常柔韌。這種動物在獵捕食物或與敵人鬥爭時先將自己的身體打個結,然後把利齒插入對方(一般是魚類)的鰓內,再憑藉著身上的結拚命扭動著往裡鑽,越鑽越深,最後完全進入對方的體內。這時,黏盲鰻便可以放心地吃已死或仍在垂死掙扎的俘虜,吃到最後,只剩下皮和骨頭。   黏盲鰻利用這個結的槓桿作用,有時不進入獵物體內而直接將其肉撕拉出來。另外,當它不小心被擒時,這個結又可以協助它用力逃脫。據說,這種滑不溜手懂得打結的生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天敵。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