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小說園地 趁年輕,做好準備

第17章 在殘局中捕捉生機/簡又新

趁年輕,做好準備 梁實秋等 2383 2023-02-05
  我很喜歡年輕人,也樂意和他們共事。他們直行無諱的勇氣和帶點莽撞的衝勁,就像剛出廠的推進器,帶來銳意革新的氣象。只不過,初試身手需要有個助手在旁邊略事指點照看。   我在大學裡執教過幾年,也擔任過環保署署長,前前後後,接觸過不少才識兼備的年輕人。我發現大多數都有共同的傾向:正弦曲線式的工作態度,或是說工作情緒,幾乎無一幸免。剛進大學的新鮮人最明顯。上第一堂課時,躊躇滿志,心中飽漲了無限的希望,眼裡映現著瑰麗的遠景,頗有睥睨同儕的架勢。回到家中,有誰不是迫不及待地擬好一份工整的計畫書?   接下來,多采多姿的迎新活動、社團活動紛至沓來,教人目不暇給,不由自主地一頭栽進去。大致摸索到一點方向,回過神來,迎面而來的即是期中考、期末考兩場硬仗好打。這場仗,由於自我期許過高,又是甫掙脫聯考戰場的生手,少有人會對自我表示滿意。也有真是大意失荊州的,一敗塗地,心情跌到谷底,甚至,暗自對自己產生質疑,升起莫名的恐慌。

  不過,年輕人的恐慌也不致持續太久。趁著寒假休養生息,往往會安慰自己:沒關係,勝敗乃兵家常事,看我明天東山再起!   這時候,憑恃的是時間、勇氣和一點瀟灑。這都是年輕人最大的本錢。有極少數人真正洞察了這些本錢的可貴,穩紮穩打,可以踏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更多人卻是暴虎馮河之勇,在逆勢中聊以自慰,寬宥自己,以為永遠都有明天;在殘局中束手無策,委頓放棄,一再重複著周期性的正弦曲線軌道,在熱望與失望中游離,不斷以失意、幻滅來扼殺自己的生機。   在我看來,正弦曲線並不可恥,也不可怕。這只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我著眼的是一般人輕易放棄的最低潮點:一個既成的殘局。   我鼓勵青年朋友去面對殘局,進一步的,去挖掘其中殘存的生意。不論是以科學的眼光,抽絲剝繭,分析前因後果;或是以救贖的心情,去沉吟省思,都有意想不到的好處。一個成功者所具備的冷靜、耐性等要素,往往都是由最緊急、最紊亂的最後關頭磨練得來,能夠不怕收拾殘局,願意做末日式的掙扎,即使徒勞無功,至少也多了一分鍛鍊真英雄膽識的機會。

  好的開始固然是成功的一半,壞的結局未嘗不是成功的敲門磚。端看個人有沒有勇氣在殘局中放手一搏。   一九六○年,自戰敗廢墟中復興的日本,一切的條件都遠不及今日的臺灣,但是當年他們承辦的國際奧林匹克比賽,盛況感人,在場的國際人士都受到莫大的震撼。   記得開賽前兩週,許多新聞界人士前去觀望。結果是工程進度落後,設備也欠周全,紛紛大搖其頭,留下一句尖刻的評語:日本人這次完蛋了!   誰也沒想到,開幕之後,日本人所展現的氣度整體籌劃的周密,在在令世人刮目相看!   這或許是一次扭轉殘局而成功的例子。僅僅看到既成的殘局及圓滿的結局,都無法窺破致勝的祕訣。   我個人也有一套應付殘局的方法:首先,把心情穩定下來,藉著條列式的文字,強迫自己做最沉著的思慮,將所有的難題過濾一次,記載下來;其次,問問自己的身心狀況如何。精神不濟或體力不支,都不必求立即的答案。寧可睡個覺、洗個澡,鬆懈過後,再做打算。另外,要勤於設問,多多請教別人的意見,刺激自己的思考。最後,把得失利害盡量忘掉。通常,我由殘局中獲得的獎賞,最可貴的並不是成功的快感,而是過程中不斷自我鼓勵、自我挑戰所致的智慧開拓與人格的成熟,這些都是我下一次奮鬥的資本。

  說了亡羊補牢的方法,現在,也談談防患未然的手段。逆境、殘局縱未能全免,卻最好人人都能夠練就趨吉避凶的自衛法。   單就行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擬妥長期計畫,以此長期的目標為主軸,所作所為都不要偏離主軸太遠,並做定點的回顧,隨時調整自己的方向和速度,如此,願望落空的機率可以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以下。   構思則是最耗費心力的階段,看似沒有具體的成效,其實關係成敗最大,不能等閒忽視。這必是一種腦力激盪式的構思,必得窮索各種方向、層面,鉅細靡遺地設想,將所有可能的因果、牽涉的人事物,儘可能網羅進來。多一分周到的設想,就等於多掌握全局一分。   也不要忘了,活用你的人際網路。有經驗的長者、有熱忱機智的朋友,都去聽聽他們的意見,共同將龐雜多端的思慮一一澄清落實,嚴格地研判其可行性如何。

  等到細部都成形了,在付諸實踐的過程中,仍然要戒慎恐懼,不必固執成見,隨時做適度的調整修正。   我個人的習慣,不到最後成功的關頭,我隨時做好奮力衝刺的準備。萬一事出突然,必須面對瀕臨崩解的殘局,可以不致驚慌失措,自亂方寸。   以我到環保署服務前的構思過程為例:我花了幾個月時間苦思,只完成了一份計畫表,而且這還不是獨力完成的成品,我逢人就請教,請益的人也不計其數了。但這份計畫表等於是我今後幾年的生命藍圖,影響重大深遠。   我擅於投注最多的心力在一紙計畫案上,因為,我堅信周密的謀略才是成事的祕方,每個年輕朋友,都不要輕易錯失任何動腦的機會!   時代瞬息萬變,上一代的在流離顛沛的逆境中成長,學得一手補綴殘局的手藝;我們這一代的,在優裕的生活中成長,在繽紛五彩中看不到彌縫的痕跡,往往過分美化了世界,愛憎分明,格外率性而為。喜歡的事物,興起了就賣命去做,不喜歡的事物,擺明了絕然對立的態度。

  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畫地自限。年輕人不要太早拋棄了好奇的心情,只要有次序、有方法,在嘗試中也往往激發出興致來,甚至,開闢另一扇生命之窗。   人人都肯用心營造一個錦囊,綰注幾個受用的妙計,在逆境中考驗自己收拾殘局的功力;在順境中透視繁華的表相,不斷開拓新視野,不論得失成敗,便再也不能減損絲毫為人的快樂!     (林慧峰採訪記錄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