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小說園地 世說心語一○○個生命的啟示

第40章 追求意義的知覺

  當我們看到一個近似圓的東西時,會將它看成更圓,因為圓是有意義的東西。   范玆博士曾做過一個實驗:他讓剛出生幾天的嬰兒躺在特殊的實驗床上,然後將兩個圖案投射在天花板上,其中一張是人臉的簡圖,另一張是五官大搬家的扭曲圖。   范玆以攝影機追蹤嬰兒眼睛活動的情形,結果發現這些經驗幾乎等於零的嬰兒,兩眼注視五官整齊臉型的時間較久,他們對此圖案較感興趣,臉譜似乎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知覺對象。   我們雖難以確定嬰兒對臉譜圖案的內涵或其對稱性有知覺上的偏好,但人類在知覺上的確有某些與生俱來的天性,譬如一個圓,理想而完美的圓只存在於我們心中,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類不可能畫出一個真正完美的圓,它總是會有些微的偏差。我們知覺的一個特性是看到近似圓的東西時,會將它看成更圓;同樣地,我們也會將知覺對象不足的部分補全,使它們更完美,更像一個我們所熟悉的、有意義的東西。

  藝術家很早就知道人類的這種知覺特性,譬如名畫家克利的一張線畫,畫面上其實只是一列由上而下的水平線條,加上幾條不相連屬的斜線和曲線而已,但我們會很自然地將它看成是一個人用手托著下巴,似在沉思的圖案,這是我們自動補足了線條不全的部分,使它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東西所致。   人是追求意義的生物,宇宙萬象也許沒有什麼預設的目的或意義;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自然造人,也許也沒有什麼預設的目的或意義,但人類在用他的感官認識世界、用他的思想理解人生時,就不得不給它們某些目的和意義,這正是身為一個人,有別於動物的地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